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建议成立国家级养老行政管理机构,统筹全国养老事业管理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3-19 访问次数:338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杨文龙指出,目前,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一系列新成就,多元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健康支撑体系不断健全,医养结合服务有序发展,老年人健康水平持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不过,杨文龙也指出,国家养老体系有待完善,存在居家社区养老和优质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老年人医保支付政策亟需改进等问题,并建议,成立国家级养老行政管理机构,统筹全国养老事业管理,推动养老服务从“生存保障型养老”向“高品质养老”发展;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融合发展,实现“医检药保”互联互通等。

老龄服务产业和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

 “十三五”期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包括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下同)和设施从11.6万个增加到32.9万个,床位数从672.7万张增加到821万张。

老年人健康水平持续提升,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7.9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获得健康管理服务。医养结合服务有序发展,照护服务能力明显提高,2020年全国两证齐全(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5857家,床位数达到158万张。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也指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不高、居家社区养老和优质普惠服务供给不足、专业人才特别是护理人员短缺、科技创新和产品支撑有待加强、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尚需提升等方面,建设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与此同时,杨文龙也指出,国家养老体系有待完善、互联网技术应用和老年健康产品开发有待加强、居家社区养老和优质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老年人医保支付政策亟需改进等问题。

“生存保障型养老”向“高品质养老”发展

对于上述问题,杨文龙建议,成立国家级养老行政管理机构,统筹全国养老事业管理,推动养老服务从“生存保障型养老”向“高品质养老”发展。新设立的机构直属国务院,协调和监管养老福利及相关工作,建立职责清晰、集中统一的全国养老管理服务体系。  

与此同时,培育老年人服务新业态,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引导养老服务机构运用互联网创新模式,实现养老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医疗医药企业和养老机构充分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扶持人工智能设备和养老健康用品的技术研发;推进互联网适老化技术平台改造,全面对接养老服务需求,引导帮助老年人融入信息化社会。

另外,杨文龙还建议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融合发展,实现“医检药保”互联互通。鼓励养老机构与互联网医疗企业、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共建“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推进互联网“医疗+检测+医药+保险”等一站式智慧养老服务,打破“医检药保”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提升智慧养老服务,提高居家社区养老和优质养老的服务水平。

在支付方面,杨文龙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医保支付政策。建议结合老年群体就医费用、疾病构成、跨区域养老等因素,扩大老年人医保支付额度及使用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医药健康服务平台接入国家医保信息平台,链接各地医保定点医院和药店,打通医保在线异地支付,切实解决老年人医保额度偏低、跨区域医保报销难的问题,减轻用药经济负担。

全局浮动内容
1357088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