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听力,不做“聋”的传人
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10个“世界听力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 聆听精彩未来”。在这个属于耳朵的日子里,耳鼻喉科医生有话说。
图片来源:网络
大多数人生来就有敏感的听觉,我们因此能听懂《致爱丽丝》里的柔情,《爱的礼赞》里的幸福;能听见春日的杏花微雨,夏夜的清风鸣蝉。可以说,良好的听力是我们享受人生点滴的重要伙伴,然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习惯,却在悄悄“谋杀”我们的听觉。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球有超过15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要知道,一旦成了“聋”的传人,大概率是不能复原的,余生就像《海贼王》失去了bgm,世界变成了《寂静之地》,这有没有让你感觉菊花一紧,想要立刻开始保护我们脆弱的耳朵呢?
保护耳朵,首先要知道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简单的说,我们的耳朵就像一个自带功放的音箱,耳廓和外耳道负责收集外界缤纷的声音,通过鼓膜和听骨链的振动放大声音,并且传入内耳,经过耳蜗的处理,声音信号变成神经冲动,藉由听神经传递给听觉中枢,大脑再将这些信号“翻译”成我们理解的声音。这条听力之路可谓危机四伏,稍有差池,都可能致“聋”。
图片来源:网络
那我们应该怎么保护我们的听力呢?
在这里尤其要提醒年轻的耳机发烧友们,你们已经是听力下降的“主力军”了。
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避免“未老先聋”,耳机可以戴,但要注意“60-60-60”原则,也就是说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每次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外界的背景声音不要超过60分贝。耳机成瘾一时爽,听力下降悔终身。只有谨慎用耳才能耳聪一生啊!
图片来源:爱奇艺视频截图
听力障碍Q&A
Q:听力损失有哪几种?
A: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小耳畸形合并的传导性聋,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引起的传导性耳聋;药物、噪声、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聋;耳硬化症引起的传导性耳聋、混合性耳聋;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等。
Q:怎么判断自己或者家人是否存在听力问题呢?
A:如果您的孩子:经常对呼唤没有反应,喜欢偏着头说话,看电视很大声,口齿不清楚;如果您的家人:嗓门很大,常常听不见手机响,看电视很大声,对话需要重复,两只耳朵听力不对称,变得比过去爱发脾气……
Q:什么样的人是听力障碍的高危人群?
A:家族中有耳聋患者;有耳部疾病如中耳炎、梅尼埃病等;长期暴露在噪声中;有耳毒性药物应用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系统性疾病。
Q:发现听力下降该怎么办?
A:当然是立刻来看耳鼻喉科医生咯!早发现,早治疗,耳朵还有机会!
老来瘦和耳聪目明是老年生活最好的礼物,从今天开始,爱护我们的耳朵,那么,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戴多了耳机而悔恨,也不因错过了治疗而羞愧;这样,在他儿孙满堂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保护听力而奋斗!
作者简介:
吕颜露,深圳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学会分会成员,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科普专家委员会委员。擅长各类中耳炎、听力障碍、小儿耳鼻咽喉疾病、鼻窦疾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疗。
上一新闻:失眠抑郁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