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音乐真的能“传染”!
记得美国宇航局把几十年前放入宇宙现在在银河系边缘的那个机器人,身上带着探测唯一一个声音就是音乐。音乐对人,对动物,对植物,对有灵的一切都有感染力。这需要从神经学上有专业的解释,从历史上也有证明。从根本上科学还没有完全能解释为什么,但只能说有灵便能感受音乐魅力……德国《明镜》周刊报道,贾斯廷·比伯和乐洛伊小子合作的新歌《留下来》正领跑全球各大音乐榜单,在斯波蒂菲音乐平台上也占据榜首——看样子真是一首“洗脑神曲”。而音乐品味不同的人也可能会觉得这有点莫名其妙。现在,科学家们就金曲是如何诞生的做出了解释。研究显示,歌曲和电影配乐的传播模式几乎和流行病一模一样。
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多拉·罗萨蒂说:“种种迹象显示,加速疾病传播的很多社会进程也能推动音乐传播。音乐品味和传染病一样,都是通过特定群体中的社会关系发展的。”“若不是你突然闯进我生活,我怎会把死守的寂寞放任了。”
为了研究平台上音乐下载的模式,以及弄清歌曲是如何流行起来的,专业人士使用了一个用于流行病预测的数学标准模型。他们分析了已关闭音乐流媒体平台MixRadio的一个数据库,该数据库储存了近14亿次下载的数据。
结论:在描述传播模式时,上述模型就像适用于传染病一样适用于音乐。二者的曲线变化非常类似。研究论文22日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数学与物理学分会学报》上。
罗萨蒂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解释道:“就传染病而言,如果一个人接触了一名病人,那前者就有一定的感染风险。歌曲的话,就不一定要发生身体接触——可能有一位朋友在他的Instagram限时动态里分享了一首新歌,然后我就会去听一听。”
报道称,这是一种数字形式的口碑营销。研究人员甚至能确定各类音乐的“基本传染数”。就病毒而言,“基本传染数”指的是,一名感染者平均会把该病毒传染给多少人。
报道指出,不同类型音乐的“传染性”也不同。有的音乐在亲友群中传播得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
研究显示,“传染性”最强的是电子音乐。它们被分享和转发的频率极高,传播速度是麻疹的190倍。摇滚乐和嘻哈音乐的“基本传染数”也高于平均值,流行乐则位于中游水平。专业人士还发现,重金属音乐的“基本传染数”是最低的。
然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总体上电子音乐被下载的次数最多。它们只是在特定群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其他类型的音乐快得多,比如在社交媒体达人中。研究人员猜测,流行乐在电台中被大量播放,因此可能被分享次数要少一些。
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托马斯·罗森说:“有些歌曲的‘基本传染数’很高,是因为人们只需要发送一条消息,就能‘传染’上百人。一首歌的传播速度要比一种传染病快得多。”但无论如何,在音乐领域,人们还是有能力抵御某些“严重传染”的。
罗森说:“也许很多人早就由于自身的品味而对某种类型的音乐免疫了。比如我的奶奶一定对‘陷阱音乐’和‘回响贝斯’具有抵抗力。”
对于母婴健康,范考特博士说:“两年的临床试验和关于歌唱机制的研究证据表明,社区主导的歌唱项目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引人入胜的干预手段,既能促进妈妈们的心理健康,又能益于婴儿的早期发育。该项目将使我们能够进一步测试干预措施,以惠及更多可能受益的母亲。”
上一新闻:失眠抑郁的特征
下一新闻:听歌就能治病?音乐疗法到底有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