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还是科学? 艺术治疗悄然流行
近年来,成都出现不少“绘画治疗工作室”、“舞蹈治疗培训班”、“音乐治疗体验坊”等艺术治疗机构,受到不少心理疾病患者和压力过大的都市白领等群体的欢迎,但质疑也随之而来。日前,记者在成都展开调查。
案例:艺术治疗获新生
在胡冰霜的画室里,记者看到小陈临摹的一幅《芥子园画谱》中的梅花图。浓墨重笔,枝干错杂,点染出的梅花纷乱不已。“也许在外人看来,这幅画很杂乱,它是心理状态的一种折射。但对小陈来说,这就是她世界里的秩序。”
杂乱,它是心理状态的一种折射。但对小陈来说,这就是她世界里的秩序。”
在胡冰霜的鼓励和指导下,渐渐地,这个深受精神分裂症之害的姑娘不再那么焦虑,也不再经常臆想着被迫害,并且能长久地画画。
绘画治疗几个月后,小陈回到昆明。她每3个月给胡冰霜寄来一些作品,胡冰霜也会帮她把这些看起来很另类的画作进行出售,再把销售所得寄给小陈。“她渐渐找到了活在这个世界的价值。现在别人问她是做什么的,她会回答,‘我是画画的’。”如今,小陈已能独自出门散步,并会买报纸回家看。胡冰霜说:“今年小陈快结婚了。”
今年40多岁的孙女士则是音乐治疗的受益者。3年前,她因夫妻关系问题患上严重的失眠症,整宿整宿睡不着,只能靠安眠药缓解。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朋友那得知音乐治疗,决定试一试。在有多年音乐治疗经验的艺术心理顾问陈菁菁的帮助下,她心无杂念地尝试弹奏各种乐器,有时也会与一些地震经历者和志愿者共同参加“互动体验音乐会”,“大家一起打打鼓,弹弹琴,唱唱歌。”孙女士说,她大约进行了大半年的治疗,其间接触了不同的乐器,弹奏了不同的乐曲,情绪渐渐好起来。“虽然没有改善夫妻关系,但我已慢慢回归到正常生活中。”
贰
调查:都市里悄然流行
11月9日,记者走进陈菁菁设在成都的艺术体验工作室。20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着鼓、吉他、手铃、小提琴、三角铁等各式各样的乐器,20多个年轻人正在弹奏着各式乐器,但听上去并不专业。“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乐器,弹奏不正在弹奏着各式乐器,但听上去并不专业。“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乐器,弹奏不同的音乐。”陈菁菁介绍,从中可以看出选择者有怎样的性格,显示出不同的心理倾向。比如选择鼓的人,比较具有控制欲,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情绪需要宣泄。在这间工作室,每周都会举办艺术治疗沙龙和音乐体验活动,每次参加者都有数十人之多,“每期活动都会很火爆”。
陈菁菁说,音乐治疗在国外比较常见,比如日本涉毒的明星酒井法子,洗心革面的途径之一,就是要考取一张音乐治疗师的执照,但在国内还远未普及。“几年前,一些人认为音乐治疗就是忽悠。”2005年,她推广音乐治疗,有时两个月也没人报名参加。而现在,已有数千人接受过她的音乐治疗,其中有老人、学生、企业精英、地震伤残人士、公司白领等。
据了解,目前在省内,大概有100多人通过工作室、培训班等机构从事音乐治疗工作。初级音乐治疗师每小时收费500元,资深的则每小时收一两千元之多。
与音乐治疗相似,绘画治疗和舞蹈治疗在国内也是近几年才起步发展的。胡冰霜告诉记者,她最早接触绘画治疗,是1992年在华西医院工作时,来自加拿大的彼得医生对她和同事进行的绘画治疗培训。而她的母亲,也是那时因绘画,逐渐摆脱了身体病痛和糟糕情绪的折磨。“据我了解,如今省内已有不少心理咨询师采用了绘画治疗的方式。”
西部精神医学协会副会长周茹英从2006年初开始接触舞蹈治疗,并尝试引入临床实践,“中国人比较含蓄,相对于传统的语言咨询式疗法来说,不会经过大脑修饰的身体语言更能体现被治疗者的真实想法。”据她介绍,虽然目前成都还
上一新闻:失眠抑郁的特征
下一新闻:音药疗愈 || 享受充满声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