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医疗到临终关怀,美国热捧的医疗抗疫股
全美共有现存新冠疫情确诊1,160,973例(占全球32%+),且每日新增病例仍以近3万例的速度增长,目前美国已成为全球抗疫的正面战场。
全美疫情感染情况
来源: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实时查询
国家政策体制的不同和对群众病毒重视程度的不同,使得新冠疫情对美国的打击远超爆发期的中国。从防护、检测、隔离到治疗,即使有了中国成功的抗疫经验和发达创新的医疗环境,美国公民依然经历了比我们更长远且仍无尽头的抗争。这也使得美国公民对于“抗疫概念赛道“的需求和想象更加丰富。
疫情之后,虽然美股市场整体迎来重挫,但仍有一波非接触的数字化医疗服务股逆势上涨。美国股民心中的抗疫概念股都来自哪些领域?美国的医疗服务和数字医疗企业在疫情中有着怎样的表现?
全美医疗服务涨幅排名(自年初以来)
来源:Wind数据,浩悦资本整理
从上述榜单可以看出,在年初以来涨幅排名前九的医疗服务股中,既有远程医疗及慢病管理,也有设备租赁和废物处理等医院第三方服务,甚至还包括了主打临终关怀的特殊服务公司。
其中,涨幅排行前列的三支数字医疗股Livongo、Teladoc和Catasys既在此次疫情中表现突出迎来业绩飙升,本身也是美国数字医疗创新的代表典范:
TOP 1:LIVONGO HEALTH (LVGO.O) ——互联网慢病管理领先品牌
基本情况:2008年成立,2019年于纳斯达克上市。Livongo专注于糖尿病管理,该公司使用硬件设备、人工智能驱动数据和专业健康教练的组合来帮助人们管理慢性病,并提供个体化的信息和指导,以帮助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并已逐步扩展到其他慢病领域,如高血压、体重管理和行为健康等。
疫情表现:Livongo自年初以来涨幅达136%,位列医疗服务板块第1名。Livongo的平台注册用户有高达93%的留存量。根据CDC近期的报告,因2019年冠状病毒肺炎而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的人中,有78%的患者至少有一种慢性病相关的健康问题。实际上除了Livongo外,肾透析服务企业费森尤斯(FMS.N)和DAVITA(DVA.N)也逆市上涨。
浩悦观点
1、用户规模:Linvgon、Catasy、Teladoc三家公司均是面向Self-insured、保险公司客户签约,为其管理患者,减少医疗支出。早在2014-2016年,大多数互联网医疗疯狂融资却没有有效的落地转化,最终因直接获取病人的获客成本过高而得到教训。在中国,知名的智云健康通过建立科室信息化系统也快速建立了用户群体。
浩悦资本认为,在中国以下几类玩家有用户规模做慢病管理:
2、中后台能力-标准化服务:在用户规模上升的同时,中后台的建设能力是未来能否有能力持续服务客户的核心。这依赖于对中后台数据积累、理解与干预的方式。例如,薄荷健康搭建了中国最全的食物能量数据库以及留存大量用户的体重管理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健康管理、电商推荐等商业化产品上进行了有效开发。Livongo的Consumer Engagement Platform也让其能够在获取大客户之后,利用产品化的服务来承接流量。浩悦资本认为,用户基础是第一步,中后台的搭建也需要同步跟上。
3、规模化效应:我们认为在慢病数字化管理平台成功获客之后,规模化效应是中长期获取利润的途径,即如何能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降低单病人的服务成本。因慢病患者常是多病并发,在不增加获客成本的情况下,围绕客户开展更多的服务才能获得更多的订阅费用。
2020年春节期间,阿里健康、京东等互联网平台上线了慢病续药页面,国家也接连颁布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在线复诊等行为以帮助庞大的慢病患者群体。美国在慢病远程管理有更成熟经验,市场的反应也说明了长远来看慢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意义和潜在的市场,尤其是在COVID-19这样突发事件发生时,远程医疗和远程监控在提供有效分诊、护理等方面极大地缓解了医疗系统压力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目前国内在糖尿病、肾病、肝病、肿瘤等特色专科领域,逐渐也有已在慢性病领域耕耘多年并跑出模式的企业,如智云健康、爱肾医疗、医联、360健康和良医汇等。长远来看,我们看好这些企业打造其慢性专病垂直领域的全生命周期闭环。
TOP 2:TELADOC HEALTH (TDOC.N) ——全美最大的远程医疗服务商
基本情况:公司成立于2002年,2015年作为首家在线问诊上市公司于纽交所上市。Teladoc帮助其用户在任何时间(7×24h)、任何地点通过移动设备、网络、视频和电话等方式向医生求助,是全球远程医疗企业的最佳对标。Teladoc收费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企业对企业(B2B)的模式,向全球客户提供虚拟医疗服务,并直接或通过渠道合作伙伴向消费者提供服务,主要形式是企业为其员工及其家属或其他受益人每月缴纳固定费用(Per-member-per-month),不限制问诊次数以及问诊时间;另一种模式是针对个人按次收费(2C),针对零散的会员或消费者,其中会员制的订阅服务收入为Teladoc创造了80%以上的价值。
疫情表现:与美股接连熔断相反,Teladoc在疫情焦灼期间以106%的股价涨幅位居第二,主要来自于COVID-19的爆发使得美国群众对服务的需求空前增长。
浩悦观点
1、用户习惯养成具有长远意义:疫情期间催生了新一批用户的使用习惯,Teladoc也预测用户的使用频率基线会长期高于历史。但其影响力不仅限于问诊,之后基于数据会衍生出更多的医疗服务场景,切入线上慢病以及线上健康管理。
2、细分专科平台仍有发展潜力:Teladoc能够基于全科提供在线诊疗,但旗下的专科问诊平台BetterHelp、皮肤病专科也增长迅猛。我们认为线上的专科平台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专科的细分主要是因为,
-
- 一是医生获取的边际成本:专科平台的先发优势明显
-
- 在专科领域更容易打造线上产品SKU和建立服务流程
反观中国独立运营的专科平台,浩悦资本认为此类公司除了在资本市场退出外,平安好医生(01833.HK)、阿里健康(00241.HK)、微医(待上市)等互联网医疗巨头的并购也是退出渠道之一。
国内独立运营的专科平台
来源:浩悦资本整理
3、重视战略并购:Teladoc在横向领域收购了专科平台BetterHelp(精神健康平台)、BestDoctor(慢病管理平台);在纵向领域共计8起客户收购,从2013年便开始了高达14亿的并购之路。
Teladoc并购里程碑
来源:浩悦资本整理
4、B2B2C模式减少获客成本:虽得益于大型保险客户(Aetna、Blue Shield of California etc)、大型Self-insured公司(埃森哲、壳牌、美国银行等)、大型医疗机构(西奈山医院)等,但BCB2C的模式也遇到集中度的挑战。B2B2C的模式是把双刃剑,丢失任何一个大客户对运营以及财务的表现将出现重大影响,同时,2B的替换成本高、粘性高也为Teladoc建立了一定的商业壁垒。
5、互联网医疗企业由于不受地域场景限制的优势,充分展现了其在医疗体系中基础问诊和分诊的重要效用。即便在医疗系统发达的美国,COVID-19的突发事件下也暴露出供应不足的巨大压力问题。我国互联网医疗企业诸如平安好医生(01833.HK)、阿里健康(00241.HK)、微医、春雨医生、微脉等平台都已逐渐跑出其商业模式。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监管对互联网诊疗的开放性日益增高,我们也持续看好已有大流量变现基础的平台,值得关注的是,平安好医生(01833.HK)、阿里健康(00241.HK)股价也在疫情期间接近翻倍。
TOP 3:CATASYS (CATS.O) ——领先的AI驱动远程心理干预公司
基本情况:2003年成立,2017年于纳斯达克上市。Catasys通过其OnTrak解决方案,将循证医学、心理社会干预以及护理辅导整合在52周的门诊计划中,帮助保险公司降低因病人心理问题产生的过度医疗费用。其初期重点服务对象是药物成瘾物质使用障碍人群,现已扩大到提供解决焦虑和抑郁的方案。
疫情表现:自新冠疫情在全美爆发, Catasys是医疗服务板块上涨排名第三的公司(年初至今涨幅达30%),其三月的每周会员注册率已超过500个。根据历史数据,该公司注册会员人均净收入约为6,500美元。疫情期间产生的焦虑,抑郁和药物滥用等疾病加剧了慢性病的发生,导致平台会员注册率的提升。
浩悦观点
1、精神心理疾病对医疗系统的负担不可忽视:疫情的发展暴露了我国在精神心理卫生投入方面的不足。2020年4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中国残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及增设试点的通知》,文件中提及20%的医院需开设心理门诊,精神心理疾病对医疗系统带来的压力会越来越显著。一是由于中早期的干预、咨询与治疗费用没有覆盖全面,可及性较低,二是中国人民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还不及欧美。浩悦资本认为未来心理疾病会随着政策以及人们意识的提高而衍生出百亿级的市场机会。根据目前全美有增无减的疫情趋势,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不断蚕食医院医护人员的体力与意志,专注选举的特朗普、频繁无知的推特也让美国医生和护士群体倍感崩溃。新冠病毒早已不仅是攻击肺部的恶魔,也是笼罩在美精英医护人员心头上的心魔。
2、中国精神心理市场会随支付方式落实转变迎来发展:浩悦资本认为国家出具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及增设试点的通知》首先解决的是服务承接能力问题,后期也会配套出具相应的支付措施。同时随着商业保险的完善,也会出现类似Catasys的服务商,能够做相应的病人管理。
3、精神心理咨询平台会加深服务场景:线上心理咨询仍处于“消费级”医疗阶段。未来更有竞争力的公司会联合线下机构以及更多职能手段,加深相关的服务场景,增加用户粘性,避免中介形式的服务被医生和患者跳单。在搭建完服务能力之后,公司一面服务于支付方控费,另一面利用用户与患者规模向上游的医疗机构与药品提供者提出溢价。
上一新闻:失眠抑郁的特征
下一新闻:醫療資源與長期照顧2.0無縫接軌面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