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睡个好觉 咋就这么难?
日前在北京发布《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通过考察青少年的抑郁和睡眠状况在十余年间的演变趋势发现,得出了“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的结论。
这一结论与过去的一些研究和生活经验是一致的。“不做作业父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尽管从教育部到各地都对作业布置提了很多要求,严控时长和总量,但在现实中,超标仍然常态。而且即便学校作业布置少了,还有线上线下辅导班的作业等着中小学生。放学后作业过多,导致很晚才能睡觉,是造成学生睡眠不足最重要的原因。教育部官网公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通知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通知明确,要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中小学校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通知提出,中小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对辖区内注册登记或备案的线上培训网课平台、网络游戏的规范管理,采取技术手段进行监管,确保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通知还要求,各地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各地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改进相关工作,确保要求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学生良好睡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而且,从睡眠演变趋势来看,学业压力显然也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报告显示,上学日睡眠时长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周末补觉的现象呈现学段分化,小学和初中阶段在上学日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40分钟,而到了初三及高中阶段,下滑更为严重,减少40.2至51.3分钟。这种趋势,所反映出的就是距离中高考越近,升学压力越大,而睡眠下降越严重。
当然,影响睡眠质量的不会只有有形的作业,肯定还有无形的考试升学压力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缺少体育锻炼等。再如,家庭生活环境、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睡眠时间。打个比方,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吵架,孩子必然睡不好。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充足的睡眠关系生理发育,关系健康成长,也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幸福感。保障中小学生的充足睡眠时间,扭转睡眠不足日益严重的趋势,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
近年来,为保障学生睡眠,又不少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很多探索。包括规定上下学时间,比如,初一、二年级学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7:45,一、二年级小学生还可以延迟到8:30等。但效果并不如人意,根本原因就在于睡眠管理是一个系统问题。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就要求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这五个管理,看似互相独立,实际上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做好作业管理,严控作业时长和总量,减少学生进行重复、低效的机械训练负担;做好手机管理,引导中小学生合理、有节制地使用电子设备,才能为睡眠、体育锻炼等腾出时间和空间。而作业、手机乃至于体质管理的成效如何,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另一方面,睡眠管理的成效又取决于其他几项管理的成效。
如何保证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的睡眠时间,学校和家庭都肩负着重要责任。而做好作业管理、睡眠管理乃至于体质管理背后,还涉及一个观念的问题,那就是有没有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到第一位。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校要摒弃以成绩第一、升学率第一的教育质量观,家长要摒弃强迫孩子成龙成凤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方能正本清源,在睡眠管理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劲往一处使。否则,很容易陷入“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困境。
上一新闻:心理咨询终于纳入医保(8.15)
下一新闻:奥运冠军获好成绩的秘诀确与睡眠充足有关